上海自7月4日出梅后,持续多日出现高温天。

连日来,澎湃新闻记者从部分医疗机构获悉,在接诊的中暑患者中,不仅有户外工作者,也出现多例室内发生的热射病患者,在家中不开空调导致的中暑病例时有发生,厨师、装修工人、车间工人等是室内中暑的高发人群。

对此,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岩提醒,出梅后气温骤升,人体一时无法适应,会增加中暑风险,大家一定要小心防暑防晒,多补水,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同时,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开水、运动饮料。

多名医生特别提醒,夏季高温天里,子女要多关心老人,提醒家里老人不要舍不得开空调,热出病得不偿失。

23岁男子住阁楼无空调确诊热射病

7月9日晚9时许,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又名: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顾瑞莲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日中午12点左右,该院急诊科抢救室来了一名23岁的男性患者,此前曾租住在高层的一间阁楼里,而阁楼由于没有空调,他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中暑。被房东发现时,这名男子已经高热、昏迷,同时大小便失禁,入院后测量体温为42℃,被诊断为“热射病”。

松江区中心医院抢救23岁在阁楼中暑的男子。受访者 供图

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这名男子意识恢复清醒,由于中暑还带来了肾脏衰竭的情况,后续还需要送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无独有偶,7月8日下午,松江区中心医院还接诊了一名61岁男性患者,因舍不得在家里开空调,子女下班后才发现他昏倒在地,已经大小便失禁,体温达到42℃。由于在家昏倒时间较长,身体接触高温地面,患者入院后还被发现身体烫伤。好在抢救及时,这名患者后续体温降到了37.8℃,恢复了正常的生命体征。

“7月4日以来,我们医院每天都能接诊到三四例中暑患者,其中不少是重症患者,多为热射病,送来时常常是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需要送入抢救室紧急接受治疗,其中大部分以老人为主。”顾瑞莲说。

顾瑞莲回忆,该院急诊抢救室接诊的重症中暑病例中,年龄最高的81岁,7月8日送来医院,是一名老太太,中暑前跟随家人在建材市场工作,尽管当时老人呆的地方有遮阳篷,但仍然发生了中暑倒地、昏迷不醒的情况,被诊断为“热射病”。好在送来及时,在一个小时抢救后,体温恢复到37.6℃。

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7月4日出梅以来也接诊了多例“重症中暑”患者,体温都超过40℃, 最高42℃,送来时多出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其中有长时间待在高温闷热、通风不佳的餐厅厨师,也有在家不舍得开空调的老人,还有装修工人、车间工人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因此中暑,另外还有外卖小哥等等。

“今年中暑病例比去年多,医院配了男护工”

如果发现有人热得昏过去了,叫也叫不醒,怎么做?

对此,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岩表示,一边拨打 120 ,一边帮助对方快速降温,不要干等,但类似像刮痧、掐人中这些都不管用,也千万不要强行喂水,可以尝试简单易行的 “上海冷面降温法”,首先把人迅速转移到有空调或阴凉的地方,其次是帮助对方脱掉外衣,凉水泼洒对方全身,冰块冷敷额头、颈部、腋窝,同时打开风扇持续冷吹,直到 120 救护车抵达现场。

李岩还提醒,高温天要多补水,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同时,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另外要提醒家里老人,不要舍不得开空调,热出病得不偿失。

而随着高温天的持续,近段时间以来,各大医疗机构也加强了应对中暑病例的医护人员力量以及降温急救设备的配备,通过不断完善抢救措施,确保救治的成功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体温没有降到38.5℃以下,我们的‘降温’抢救措施不会停止,今年接诊的中暑病例较去年多了一些,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急救措施,从局部降温到帮助患者全身降温,总体看来效果更好、降温更快,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也较过去缩短了不少。”顾瑞莲进一步表示,在其所在的急诊抢救室内,今年入夏以来配备了更多防暑降温设备,如大量冰块、冰袋等,同时也配有3名男性护工。

“一旦遇到紧急的中暑患者,第一时间需要将患者的体温降下来,我们除了给患者静脉输注冰盐水外,还有拿冰块、冰袋在患者的腹股沟等处敷,护理人员和护工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大量冰水在患者全身上下擦拭,再用电风扇吹,空调也会调到20℃,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散热。”顾瑞莲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